中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
中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我的教学科目是数学。最初,课堂并不是很好驾驭,学生的基础本身也比较差,缺乏对数学的兴趣,又是年轻的实习老师,学生们的态度就会欠缺些认真,课堂上难免有很多乱说话的学生。对于这些学生要一视同仁,不论学习好坏男生女生,一定要管住他们,这样其他同学看到老师管理严格也就会自觉遵守纪律了。
通过这几天的教学我发现了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很多问题。一方面,学生们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,很多基础的内容都没有掌握,比如解不等式、运算法则、乘法口诀等。所以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强化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。另一方面,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较为粗心,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。还有许多学生缺乏信心,不相信自己会做这道题,做出正确答案后仍在质疑自己做的对不对。这就需要我们授课时站在学生的立场,思考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明白,让学生学会,并且通过细化过程,层层诱导学生一步步写出步骤,让学生觉得其实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并不难,自己也可以做出,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。
同时,通过听优秀数学老师的课,我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。
首先,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,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。有些题目对我们来说很简单,但对学生来说就很有难度,所以要慢慢讲解每一个过程,诱导学生一点点的解出答案,讲课速度也一定要放慢一点,帮助学生把基础打扎实。对于现在的内容,主要考察学生对公式和运算法则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率,做起题来不需要拐弯,这就需要学生 ……此处隐藏5833个字……此,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,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同步发展。
下面,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。
一、 动手操作,引发思维
观察和操作,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,教育论文《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》。感性认识是思维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基石。只有依据教材的特点,精心组织操作,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,才能使学生实践出真知,从而也培养学生爱思维,会思维的能力。
例如,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,我这样引导学生操作:拿出已准备好的等底、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,然后将准备好的沙子用圆锥体容器盛满后,再倒入圆柱体容器,看几次倒满,可以让学生多作几次。学生通过操作都得出三次可以倒满,并且几次实验的结果都一样。这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圆柱体容积是等底、等高圆锥体容积的3倍,若不计容器的表皮的体积,那么,圆柱体的体积就是等底、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3倍。反过来,圆锥体体积是等底、等高圆柱体积的1/3。这样,学生在上节得出圆柱体积=底面积× 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圆锥体体积=底面积×高× 1/3。若用字母表示则为V=1/3Sh。通过一系列的操作,观察思维推理,不仅使学生明白圆柱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,而且还牢固地掌握了圆锥体体积的公式以及计算方法。
二、 质疑问难,启迪思维
从原有的教学基础出发,通过直觉或逻辑的手段提出数学问题,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,因此,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质疑的时机,把问题摆出来,使学生围绕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解疑的积极性。
又如,我在讲解环形面积计算这一节课时做了如下设计:出示环形图介绍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形提出问题:图中阴影环形面积如何计算?